黑龙江:大手牵小手赏冰乐雪欢乐行******
中新网哈尔滨1月10日电(于佳弘 记者姜辉)10日,共青团“青春暖流”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暨黑龙江希望工程快乐冰雪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哈尔滨市举行。参加活动的嘉宾与留守儿童大手牵小手,畅游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博会,在冰天雪地里为留守儿童们留下了珍贵的美好回忆。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指导,由黑龙江省青年联合会、少先队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
仪式上,留守儿童代表为嘉宾佩戴红领巾。黑龙江省青联委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爱心新年礼包,黑龙江省少工委为孩子们准备了新年新书包和爱心文具。
活动中,嘉宾与留守儿童们畅游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博会,一同欣赏独具匠心的壮丽雪雕,用心感受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在雕刻指导教练耐心讲解中,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夏天和留守儿童共同完成了蕴含着特殊意义的“宇航员”雪雕,它将承载着希望与爱,迎接2023年的春暖花开。
嘉宾和孩子们还共同观看了希望工程·快乐冰雪短片。“希望工程·快乐冰雪”项目于2013年在黑龙江省希望小学、乡村小学内实施开展,聘请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张会作为项目形象大使。项目旨在让农村孩子能真正享受冰雪的乐趣,增加他们冬季户外活动的趣味性,为其搭建一个锻炼身心、强健体魄的公益平台。(完)
广州医院成功为患者植入国产人工心脏****** 中新网广州2月2日电 (蔡敏婕 黄睿)心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但由于供体稀缺,“人工心脏”成为新手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日公布,一名患者植入中国产人工心脏,现恢复良好,已达到出院标准,目前在院进行社会化训练。 该名患者早前因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到医院就诊。经过诊断,他整个左心功能低下,普通的药物治疗和手术的作用已不大,心脏移植是首选。然而,自然心脏供体极度缺乏。在综合评估患者右心功能良好的情况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团队与家属商量,决定开展持续6个小时的人工心脏植入术。 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全球人工心脏技术共经历了三代技术路线的演变创新与发展。近年来,人工心脏开始进入中国的临床试验,给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 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郑俊猛称,此次为患者植入的是中国产人工心脏,于2019年8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上市,是一个可以替代心脏工作的装置,血泵一端连接心脏,另一端通过一根人造血管缝合在大动脉上。机械动力替代心脏收缩吸出血液后,再泵出输送至全身,主泵头塞在心尖的位置,通过转子运转进行泵血,外置一个显示屏,可持续观察人工心脏转速及电量。 目前中国心衰患者约在500万名。近年来,人工心脏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植入人工心脏后,一年的生存率可以提高至90%以上。”郑俊猛说,人工心脏可以通过人工泵头增加血流量、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部分非器质性病变患者,可通过人工心脏短期植入恢复心脏功能,后期甚至可摘除人工心脏恢复心脏自主泵血功能。 郑俊猛认为,要让人工心脏惠及更多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降低材料等成本。(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至尊彩票地图 |